切換區域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擔任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第一年。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今年兩會,我將重點關注高校加強基礎研究以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等方面內容。
張新長,1957年8月生,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廣州大學百人計劃領軍人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各類公眾服務、政務服務和決策服務”……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主任陶迎春,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這些內容特意做了標注。由于日常工作涉及空間大數據的采集和數據分析,此次參會她帶來了一份“喚醒”政務數據、推進政府空間數據資產化管理的建議。
李德毅院士表示,智能機器不但把人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脫出來,更好地符合相應工作崗位規范化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暴力計算,人機交互協同創新。他認為,智能農機的硬核已經躍過了算力、算法和數據階段,可交互、會學習、自成長是新一代智能機器的硬核。未來,教機器學習、作業,和機器一同學習、作業,將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常態。機器和科學家、工程師可一同作出發明、發現和創造。
提起測繪,你會想到什么?
人無我有,相較于同類產品,北斗除了有定位系統標配的基礎功能之外,還能在衛星之間通信、互相測距,并支持覆蓋全球的星地雙向通信
郭華東說,“科學永遠是人們心中的燈塔,和可持續發展一起,成為凝聚全球共識的兩桿大旗?!?/p>
王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主任,首屆國家特邀自然資源監察專員,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衛星應用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和關鍵,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動力和關鍵手段。建議:一是開展土壤參量監測,服務耕地質量保護。全面摸清我國耕地土壤質量,進行土壤質量變化監測,開展耕地土壤年度體檢,研究提出保質和污染防治對策,為農業種植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二是開展土地利用監測,服務耕地保護。對全國范圍400平方米以上農用地用途變化開展監測,對“未批先建”“少批多建”
全國工程勘察大師、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楊伯鋼已從事測繪工作39年。39年來,楊伯鋼主持完成了北京數百個建設工程的測繪,為北京市城市體檢和城市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助力政府管理更加科學化、智能化和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