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地下管線脫敏數據在智慧廣州時空大數據平臺入庫及地圖服務發布,并實現在線共享服務。這標志著,久攻不下的地下管線信息脫敏問題有了突破性進展。
地下管線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城市“生命線”,也是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防范安全風險的重要保障。廣州市作為廣東省加強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地下管線信息脫敏試點城市之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推進管線共享領域改革攻堅,創新驅動,在國內沒有先例借鑒的情況下,率先探索出地下管線脫敏共享利用機制。
2022年6月7日,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加快推動廣州南沙開發開放,助力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2022年8月,為推進《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工作方案》貫徹落實,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州市地下管線信息管理中心)技術保障下,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保密局印發了《廣州市地下管線信息在線共享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以南沙為試點,推進地下管線脫敏與在線共享工作,為城市地下管線的安全運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信息和制度保障,在確保數據信息安全的情況下,構建安全可靠的數據使用及共建共享環境。根據《實施方案》,該局分三步完成了南沙區地下管線數據脫敏工作。
第一步,率先研發出“地下管線脫敏處理和檢查軟件v1.0”。根據《實施方案》要求,依據《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技術人員深入分析地下管線數據現狀和特點,完成了地下管線脫敏處理和檢查軟件v1.0的開發和調試工作,實現廣州市十大類管線數據脫敏處理的快速高效。
第二步,地下管線數據脫敏處理校驗。根據《廣州市地下管線數據脫敏處理工作方案》,技術人員從空間脫敏、內容脫敏和屬性脫敏3個方面對地下管線數據進行脫敏處理??臻g脫敏工作保障數據與政務版基礎地理數據坐標匹配,內容脫敏工作保障數據不涉及國家安全要害相關部門的管線,屬性脫敏工作保障數據不涉及高程、管徑、壓力等敏感信息。脫敏后的管線數據再輔以人工檢查,進一步確保數據信息安全。
第三步,完成南沙區存量地下管線數據脫敏處理和檢查。目前,項目已完成南沙區現有地下管線數據約7800千米數據的脫敏處理和檢查工作,其中通信管3700千米、排水1500千米、給水1300千米、電力700千米、燃氣510千米。近日,脫敏數據在智慧廣州時空大數據平臺入庫及地圖服務發布,實現在線共享服務。所發布的脫敏管線數據支持南沙區各單位用戶通過授權將脫密后的管線數據以在線服務的模式集成在本單位業務系統疊加使用,實現不同應用場景下數據賦能,在管線工程各環節中加強會商和對既有管線的保護,提升城市安全韌性,以及支撐推進南沙智能電網、智能氣網和智能供排水保障系統建設。
下一步,根據南沙區試點經驗,廣州將在全市推廣應用,推進完成廣州市9萬千米地下管線信息數據脫敏及在線共享,并計劃于今年6月前完成全市地下管線脫敏處理的查漏補缺,實現脫敏地下管線數據與發改、住建、交通、城管、水務等主管部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支撐項目建設與地下管線的運行管理、日常巡查等,以有效減少管線事故發生,增強城市應急和防災減災能力,提高基礎設施管理和服務能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